在本次航天大會上的主題展覽中,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未來月球科研站的設計。據北京日報報道,該科研站包含能源中心、科研工作站、宇航員訓練中心、太空發射場等。月球科研站將利用月球上豐富的太陽能和其他清潔能源,開展月球地表探測、資源利用、基礎建設、其他星球探測等領域的科研工作。而量子通信有望成為地月之間的重要通信方式,真空環境能讓光量子的傳輸損耗大為降低。月球上的生活也有很多不同之處,比如月球引力較小,月晝較長,需要特殊的訓練和娛樂設施。月球上的太空發射場則將有利于航天器發射,節約能源。
今年,中國航天發射任務仍將高密度常態化舉行,中國空間站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,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還將完成 3 顆備份衛星的發射。探月四期工程正在穩步推進,“嫦娥八號”任務將初步構建起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,并與國際合作伙伴共同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。“天問”系列任務也將繼續,“天問二號”、“天問三號”和“天問四號”將分別實現小行星取樣返回、火星取樣返回、木星系探測以及天王星探測等。此外,太陽系邊際探測、近地小行星防御演示驗證等深空探測任務均在規劃中。
注意到,商業航天也成為了本次大會上的“熱詞”。北京多家商業航天企業帶來了最新研發成果,比如能一箭多星堆疊發射的平板衛星、全球首個商業化空間太陽能電站產業項目等。其中平板衛星可以大幅提升單次發射數量,加速衛星互聯網建設。未來空間太陽能電站組建的“太空電網”可以為空間、地面甚至其他天體提供充足的清潔能源,該項目預計在 2024 年進行雙星驗證,2025 年至 2027 年將組建“空間電網”,預計通過 1 個分布式電站,就能同時為附近的 10 顆衛星進行足額供電。2028 年至 2030 年,地面能量傳輸將有望實現。
全國已注冊的商業航天企業數量達 433 家,民營企業火箭型號將是未來發射市場的主要力量。